登陆

⚠️ 警惕!中国农业的“机械换人”大戏,背后竟是…

author 2025-03-25 28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农业区块链金融科技数字农业农业金融智慧农业

政策引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篇章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农业生产被置于全年工作的首要位置。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具有里程碑意义,首次提出“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方针。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对农业发展内在规律的深刻理解,更明确了通过发展智慧农业,积极拓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低空技术等前沿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场景,从而推动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关键路径。

智慧农机:田间地头的“机械换人”时代

无人插秧机助力早稻种植

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雪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向雪分享了他们的经验:“今年我们种植了一万多亩早稻,同时启动了七台插秧机,一天就能完成四百多亩地的插秧作业,预计三十天就能完成全部早稻的插秧工作。” 他特别提到,无人插秧机依靠北斗导航系统,能够自动规划路径并完成整个插秧过程,工作效率高且持续时间长,大大缓解了过去因人手不足而延误农时的担忧。

金融支持破解资金难题

雪美农业近年来积极引入农业智慧设施,构建集“物联网+北斗定位+网络通信”于一体的智慧农机新模式,让农田管理进入了“机械换人”的崭新时代。尽管今年采购打浆机和插秧机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福建福州市分行通过创新的融资模式,为其提供了500万元“农业龙头贷”,有效解决了公司缺乏抵押物的难题。

无人机显身手:效率与效益的双重提升

无人机施肥的优势

在湖南省株洲市攸县,作为“湘东粮仓”,越来越多的种粮大户开始使用无人机进行田间管理。新市镇承包近2500亩稻田的欧伟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谈及无人机的好处,欧伟明深有感触:“一架农用植保无人机最多可以装载50公斤肥料,每亩田只需两分钟即可完成施肥,一天能够完成约150亩的施肥任务。这不仅大幅提高了效率,还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无人机可以通过调节转速等参数,实现肥料、药剂的均匀播撒或喷洒,确保作业效果。”

金融活水解农户燃眉之急

随着承包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对农机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满足生产需求,欧伟明面临着大约100万元的资金缺口。邮储银行株洲市攸县支行的客户经理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一情况,第一时间前往田间、仓库和欧伟明的家中进行实地调查,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指导他申请了一笔100万元的“产业贷”,及时解决了他的资金难题。

金融助力: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政策性银行的支持

要真正推动实用、好用、管用的农业技术进入乡村,扎根落地,为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需要各方力量的共同支持。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支持“三农”的国家政策性银行,将重点支持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智慧农业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等项目,扶持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探索支持农业领域的“首发经济”,并积极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同时,农发行还将通过投贷联动服务种业振兴行动,支持种源关键核心技术、育种联合攻关,以及生物育种产业化和育繁推一体化等关键领域。

商业银行的积极行动

多家商业银行也纷纷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为农业科技创新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例如,中国农业银行出台了金融服务农业科技行动方案,并推出了“农业园区科企贷”等创新产品,精准支持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此外,农行还大力推广“农机贷”服务模式,为农机产业链提供“线上+线下”全流程金融服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也在积极构建与农业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构建全方位信贷体系,全面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

展望未来:金融科技赋能农业发展

从过去依靠繁重体力劳动的“流汗农业”到如今高度智能化、信息化的“智慧农业”,在金融力量的精准支持下,农业新技术和新设备极大地改变了农业生产的面貌。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认为,未来,金融机构可以更多地运用卫星遥感、物联网、区块链等先进科技手段来采集数据,构建动态风险评估模型,从而有效解决农业领域的风控难题。同时,金融机构还可以针对农业科技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提供相应的金融产品以及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更好地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中国农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

请发表您的评论
Powered By sibie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