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马摩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马材料”)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经历了多次冲击资本市场未果后,公司再次将目光投向北京证券交易所(北交所)。然而,在上市申请过程中,科马材料不仅面临着市场前景的挑战,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也受到了质疑。
科马材料的上市计划最早可以追溯到2013年,当时公司曾计划申报创业板,但由于业绩不符合当时的发行条件而终止。此后,公司转战新三板,并在本次申报北交所之前,还曾向深交所递交创业板上市申请,但最终因撤回申请而告终。
科马材料的主要产品应用于手动挡燃油车,以及可能应用于自动挡燃油车。然而,在测算市场规模时,科马材料可能仅使用了国内手动挡燃油车的占比数据。这种做法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准确反映市场潜力,值得进一步探讨。
关于主要产品干式离合器摩擦片的产能数据,科马材料的上市申报文件与环评文件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此外,公司主要生产经营设备的信息披露也存在疑点。这些问题引发了对科马材料信息披露质量的担忧。
科马材料前次募投项目的建设情况也存在“不同版本”的说法。环评文件显示该项目处于试生产阶段,而问询回复却称该项目土建后未继续实施。更令人疑惑的是,在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尚未饱和的情况下,科马材料此番上市募资却计划大幅扩产,其合理性有待考量。
2023年11月,北交所曾公开表示,未来将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以及在新科技、新赛道等领域具有优势的企业,目标是引进一批具有创新能力、成长潜力以及投资者认可的优质企业。
然而,科马材料的上市之路却显得颇为曲折。早在2013年,该公司就曾尝试冲击创业板,但因当时的业绩未能达到创业板的发行标准而被迫终止。此次再次冲击北交所,科马材料在市场规模的测算方面,似乎仅以手动挡汽车的占比作为依据,这是否充分反映了市场全貌,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科马材料早在2013年就计划申报创业板上市,但由于2012年业绩下滑,未能满足当时的创业板发行条件,最终终止了创业板上市的筹备工作。此后,该公司又于2018年和2020年先后两次报送上市辅导备案材料,期间甚至更换了辅导机构,显示出其上市之路的坎坷。
2022年6月28日,科马材料的创业板上市申请曾获得深交所受理,但最终于2023年3月31日因公司主动撤回申请而终止。此后,科马材料转战北交所,于2024年6月24日获得受理。在申报过程中,科马材料多次遭到交易所的问询,其上市之路面临着重重考验。
深交所曾关注到,2019-2021年,科马材料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干式离合器摩擦片,该产品主要应用于手动挡汽车。因此,深交所要求科马材料说明,干式离合器摩擦片的市场规模测算假设的合理性。
对此,科马材料以手动挡汽车的占比为依据,计算干式离合器摩擦片的市场规模。而北交所也关注到,科马材料的主要产品包括干式离合器摩擦片和湿式纸基摩擦片两类,并要求科马材料分类说明收入占比情况并测算对应的市场空间。科马材料同样以手动挡汽车的占比为依据,测算干式离合器摩擦片的市场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干式离合器摩擦片不仅应用于手动挡燃油车,还应用于自动挡燃油车。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是商用车自动变速方案的重要发展方向。2021-2023年,科马材料的干式离合器摩擦片应用于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的金额快速上升。因此,科马材料在测算市场规模时,可能存在仅考虑手动挡燃油车市场,而忽视了自动挡燃油车市场的潜在问题。
近年来,国内燃油车市场呈现萎缩趋势。2021-2023年,国内乘用车中,燃油车的市场零售数量持续下降。2024年1-11月,国内乘用车中,燃油车零售数量同比也出现明显下降。
商用车方面,2021-2023年,国内商用车中燃油车的销量也呈现下滑趋势。2024年1-9月,国内新能源商用车渗透率不断提升,燃油商用车销量也随之下降。燃油车市场整体萎缩,无疑给科马材料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证监会明确指出,对于下游应用领域需求呈现持续萎缩趋势且无明显改观的企业,保荐机构应当审慎推荐其申报在北交所发行上市。北交所也要求科马材料说明,招股书中披露的市场需求预测数据假设条件是否客观、充分,所得出的结论是否符合市场实际情况。
综上所述,科马材料在上市过程中,面临着市场前景、信息披露以及募投项目等诸多方面的质疑。在下游燃油车市场需求萎缩的大背景下,科马材料能否成功登陆北交所,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科马材料的干式离合器摩擦片产能是根据其拥有的液压机数量和规格测算得出的。然而,其前后披露的产能数据与环评报告存在诸多矛盾之处,引发了市场对公司信息披露真实性的担忧。
深交所曾关注到科马材料固定资产与产能变化的匹配关系,并要求公司结合报告期各期固定资产规模变化情况,说明与产能变化的匹配关系。对此,科马材料表示,2019-2021年,其干式离合器摩擦片理论产能分别为2,200万片/年、2,400万片/年、2,700万片/年,产能增加与购置液压机有关。
然而,在不同环评文件中,关于科马材料液压机的新增情况,却出现了“不同版本”。根据科马材料编制时间为2021年1月的环评报告,挤胶技改项目减少了6台型号为“HLY33-315”的液压机,新增了8台型号为“Y28-315T”的液压机,即净新增了2台315吨(315T)的液压机。
而在出具日为2022年11月30日的问询回复中,科马材料却表示,2021年产能增加300万片的原因,系2021年4月购置了4台400吨的液压机。这意味着,科马材料在不同场合对液压机的新增情况给出了不同的说法,这无疑增加了信息披露的疑点。
据科马材料签署日为2024年6月21日的北交所招股书及签署日为2023年3月10日的创业板招股书,2019-2023年,科马材料的干式离合器摩擦片年产能分别为2,200万片、2,400万片、2,700万片、2,800万片、2,850万片。
然而,根据编制时间为2024年4月的环评报告,自动化技改项目于2019年5月已验收,验收后科马材料干式离合器摩擦片年产能或达3,100万片。此后,2021年,挤胶技改项目开始建设,并于当年验收,验收后科马材料的干式离合器摩擦片年产能或达到2,650万片。
这意味着,科马材料招股书披露的2019年产能数据与环评报告披露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受到了质疑。
根据环评报告,截至2022年1月14日,科马材料的液压机数量或为49台。然而,科马材料前次申报创业板的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量均为26台,这意味着不到半年时间,科马材料创业板招股书披露的液压机数量减少了超四成。到了2023年12月,液压机的数量为54台,较2022年6月23日增加了约五成。
这意味着,2019年5月至2023年12月7日,科马材料的液压机数量经历了从48台至26台,再从26台至60台的变动。但与之相对的,科马材料前后申报文件披露的2019-2023年产能数据却逐年增加。液压机数量的大幅波动,使得科马材料产能的增长缺乏有力的支撑,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对其信息披露质量的担忧。
科马材料的前次募投项目和本次募投项目在实施地点、建设情况等方面存在诸多疑点,加之公司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饱和,其大举募资扩产的合理性受到了市场的质疑。
本次募投项目计划在老厂区实施,而前次募投项目则位于新厂区。在本次募投项目实施前,科马材料已将老厂区的主要生产工序及产能搬迁至新厂区。
然而,根据编制时间为2024年4月的环评报告,截至2024年4月,科马材料位于新厂区且获得审批的生产项目,仅有前次募投项目。这意味着,如果前次募投项目未按计划实施,科马材料在新厂区的产能将受到影响。
在此背景下,关于前次募投项目的建设情况,科马材料的信息披露似乎存在自相矛盾之处。
北交所曾关注到科马材料前次申报创业板拟募资扩产的情况,并要求公司说明前次申报创业板拟募投项目,在本次申报报告期内的进展情况。
对此,科马材料表示,截至2024年10月11日,前次募投项目完成土建部分后,未继续实施。然而,根据编制时间为2024年4月的环评报告,截至2024年4月,前次募投项目已在试生产。这意味着,科马材料在不同场合对前次募投项目的建设状态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
本次募投项目计划新增年产1,000万片干式挤浸工艺离合器摩擦片产能,而前次募投项目预计新增2,200万片干式离合器摩擦片的年产能。
值得注意的是,2021-2023年,科马材料的干式离合器摩擦片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98.44%、77.49%、80.58%。这意味着,科马材料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尚未饱和。在此情况下,公司大举募资扩产,其合理性受到了市场的质疑。
综合来看,科马材料的前次募投项目和本次募投项目在实施地点、建设情况等方面存在诸多疑点。加之公司目前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饱和,其大举募资扩产的合理性受到了市场的质疑。在上市过程中,科马材料需要对这些问题给出合理的解释,以消除市场的疑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