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标准普尔500指数正式步入技术性回调区间,跌幅超过10%;另一边,中国上证综合指数在时隔半个月后,再次突破3400点。毫无疑问,全球金融市场上“东升西落”的趋势仍在延续。
不少海外投资银行人士认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起的全面贸易战,引发了对经济衰退的担忧。这反而使得许多全球投资者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避风港:中国股票。
部分机构投资者指出,在美股持续走弱的背景下,中国股市和欧洲股市反而具备了“讽刺意味”。 特朗普上台前后,一直将这两大地区视为地缘政治竞争对手。 然而,他一系列不稳定的关税政策,并未能真正实现“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目标,反而让中国等市场重现昔日的光彩。贝尔德投资公司(Baird)的投资策略师罗斯·梅菲尔德(Ross Mayfield)表示,特朗普政府对外国政府施加的压力,在许多情况下,实际上导致这些国家的资产表现更佳。
特朗普在关税问题上的反复无常,以及削减联邦政府开支的举措,动摇了许多市场人士对美国股市的固有认知。自2021年以来,美股的表现一直远超大多数全球股指。
百达资产管理公司(Pictet Asset Management)驻香港的高级基金经理Andy Wong表示,投资者正在从信奉“TINA”(There Is No Alternative,美国资产无可替代)转向“TIARA”(There Is A Real Alternative,存在真正的替代选择)。随着投资者适应叙事的转变,资金将从原先拥挤的赢家板块撤离。
行情数据显示,自特朗普1月份入主白宫以来,香港恒生指数已累计上涨27%,恒生科技指数的涨幅更是达到了约40%。上证综合指数的涨幅也有约15%。
中国股票的上涨主要是由科技股带动,恒生科技指数上周已创下三年多来的最高水平。与许多新的中国股票看涨者一样,Wong表示,他在科技、国防和面向消费领域都看到了机会。
这些机构乐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股票很便宜——例如,恒生指数仍然比2021年的高点低出30%。根据LSEG的数据,目前恒生指数未来12个月的远期市盈率约为7倍,而标普500指数约为20倍。
在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今年春节前隆重推出其R1推理模型后,中国科技股大幅反弹,投资者看到了巨大的上升空间。财政刺激政策也有望持续拉动消费,这是另一个利好因素。
相比之下,特朗普上周末拒绝排除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经济体出现衰退的可能性,这加剧了市场的担忧。投资者还对白宫决策的不稳定性做出了负面反应,白宫曾在最后一刻才推迟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关税。
此外,不断放缓的美国经济数据也让人怀疑,美国的经济增速是否能在更长的时间内超过其他主要发达国家。鉴于美国股市估值过高,很容易受到任何风吹草动的影响。
据业内媒体对十几位基金经理及策略师的采访,全球资金在重燃对中国股票兴趣的同时,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美股为代价的——部分资金正撤离美股,也有资金正撤出韩国和印度等陷入困境的市场。
摩根大通的信贷、外汇及新兴市场销售主管Serene Chen透露,过去几周美元兑换港元的规模创纪录,显示资金正大举流入港股,但其未透露具体金额及时间段。
亚洲最大对冲基金之一景林资产管理合伙人、基金经理高云程表示,他在5月初DeepSeek崭露头角后,就清掉了所有美股持仓。这位资深基金经理还告诉投资者,目前特别看好中国科技企业及顺应消费习惯变迁的公司。
在他看来,伴随全球地缘政治以及产业格局的变化,中国公司的竞争实力正经历着从被显著低估,到逐渐被重新认知,再到有望吸引全球资金重新投入的转变过程。他将近期投资心得拟定为“找到并持有中国的‘MCGF 10’”。所谓“MCGF”,实际是他创造的词汇,全称为“Make China Greater Future”。
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显示,在此前连续三个月撤资之后,外国基金在5月份向中国股票净买入了58亿美元。
信安资产管理公司(Principal Asset Management)驻纽约首席执行官Kamal Bhatia表示,长期投资者喜欢可预测性。即便大型成熟机构,也不愿看到三年间投资逻辑发生根本性改变。
Bhatia透露,客户正在询问更多关于战术配置的问题,这种投资策略旨在通过短期押注来利用趋势和经济变化。
DWS的高级投资组合经理Lilian Haag则表示,“过去十天清楚地表明,区域多元化的资产配置策略终将获得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