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德赛电池”:资本家看了流泪,打工人听了沉默?</h2>
最近“德赛电池”这四个字,算是狠狠地火了一把。起因是广东惠州德赛电池工厂一位老哥,在社交媒体上控诉自己连续上班近10小时,却被系统判定“未完成10小时在岗”,直接扣掉三天工资。好家伙,这操作直接把“周扒皮”都给干沉默了,连夜扛着火车票去惠州拜师学艺。
<h3>魔幻现实主义:上班8小时,倒扣3天工资</h3>
“上班8小时,倒扣3天工资”,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压榨了,简直是魔幻现实主义大片。这效率,堪比《让子弹飞》里的土匪,明抢都比这委婉。你要说这是劳务派遣公司干的,我信。毕竟“临时工”背锅,这套路咱都熟。
但细想一层,德赛电池作为一家市值近百亿的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0049.SZ),如果连员工的基本权益都保障不了,那这“体面”二字,恐怕也只是糊在报表上的遮羞布。别说跟苹果产业链挂钩了,搞不好哪天就被市场经济给“优化”掉了。
<h3>股东的“清奇”脑回路:这才是好公司,不内卷怎么赚钱?</h3>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一些“思路清奇”的股东,居然觉得这是好事,认为“不内卷怎么赚钱?”我只想说,这种股东,大概是忘记了自己也是从打工人一步步爬上来的。
这种论调,本质上就是把员工当成可以随意榨取的资源,完全无视了劳动法的存在。说白了,就是典型的“资本家思维”。
<h3>谁在制造“打工人破坏力”的神话?</h3>
还有一种论调,说这位曝光事件的小伙子是“梳三分头的工人,看上去就不像是努力打拼的打工人”,甚至上升到“破坏公司形象,影响产业链”。这帽子扣得,比太平洋警察还宽。
难道打工人就活该被压榨?难道打工人就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把责任推给个体的逻辑,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真正的问题,难道不是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出了问题吗?
实际上,这种所谓的“打工人破坏力”,不过是资本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制造出来的一种神话。他们试图通过妖魔化个体,来掩盖自身在制度上的缺失。
<h3>警惕“宏大叙事”下的压榨</h3>
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开始用“大局观”、“宏观层面”来为这种压榨行为辩护,说什么“为了公司的发展,牺牲一点个人利益是应该的”。这种“宏大叙事”,简直是压榨的最高境界。
难道为了公司的发展,就可以无视法律法规,就可以践踏员工的尊严?这种所谓的“大局观”,不过是掩盖自身贪婪的遮羞布。
我们要警惕这种“宏大叙事”下的压榨,要坚决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毕竟,没有哪个公司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员工的无情剥削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