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AI投资热潮:历史重演还是另辟蹊径?

author 2025-02-21 93人围观 ,发现0个评论 人工智能AI科技泡沫互联网泡沫市场周期

25年前,互联网泡沫破裂后进入漫长的熊市,最终拖累了美国经济增长。如今,在人工智能(AI)投资席卷全球之际,历史是否会重演?

2000年初,纳斯达克指数在短短几个月内暴跌,标志性的500指数和科技股在两个月内创造了泡沫的顶峰。与此同时,外媒在2000年2月20日发布了一篇关于互联网泡沫的文章,揭示了大量早期互联网公司在“非理性繁荣”的推动下迅速破产,最终走向失败的结局。当年巨额资金涌入在线公司,但最终大多数公司倒闭,导致投资者巨额亏损。

利率观察家James Grant在其最新著作《Grant’s Interest Rate Observer》中指出,1998年至2002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科技公司的“过度乐观”、“过度融资”、“过度建设”最终导致了崩盘。如今,这种现象似乎正在AI领域重演。

目前,全球科技巨头正大力投资AI。据报道,Meta(META.US)、微软(MSFT.US)和Alphabet(GOOG.US,GOOGL.US)计划在2024年投资2000亿美元用于AI研发,这笔资金相当于它们全年营收的四分之一。然而,中国AI公司DeepSeek声称能够以远低于美国科技公司成本开发AI模型,这不得不让人质疑,美国科技公司的巨额投资能否带来相应的回报?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AI基础设施建设。此前,美国国防部和能源部启动了国家AI计划,以加速数据中心建设。而私人资本也迅速跟进,推出了“公私合作”模式,并联合OpenAI和甲骨文(ORCL.US)等公司,计划投资1000亿到5000亿美元。此外,自2023年初以来,美国新增数据中心的总用电量相当于全球94%的核电站总发电量。这种大规模的AI投资热潮是否会引发新的科技泡沫,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今年1月,美国在网络与数字世纪法案上花费了1640亿美元,并签署了25周年纪念。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互联网泡沫的里程碑,也是商业史上最引人注目的风险资本案例之一。

在此背景下,特斯拉(TSLA.US)CEO埃隆·马斯克最近向OpenAI提出974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这一估值与微软投资OpenAI 400亿美元的计划相比,暗示OpenAI的估值可能达到1000亿美元。Grant团队的合伙人Evan Lorenz认为,泡沫的历史表明,行业周期往往伴随着经济衰退,AI领域可能已经进入这个阶段。

从历史上看,20世纪20年代的无线电热潮是当时科技投资的典型案例。美国无线电公司(Radio Corp. of America)的股票在20世纪20年代飙升了200倍,但在1929年股市崩盘后暴跌了98%。尽管无线电技术后来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美国无线电公司的投资者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仍然遭受了巨大损失。

类似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在AI投资热潮中。AI技术可能带来长期的生产力变革,但目前的市场情绪、资金流动和政府预测与以往的周期高度相似。

2000年科技泡沫破裂时,美国财政状况良好。但如今的财政状况大相径庭。美国因次贷危机、2007-2009年金融危机、新冠疫情以及医疗保健支出激增而积累了巨额债务。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的预测,未来10年美国国债将达到2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10.2%。

这意味着未来的AI产业融资将不可避免地与美国政府的财政支出需求竞争。CBO预测,如果通货膨胀持续,将消耗GDP的10.2%,超过政府的主要财政支出(3.0%)。在私人资本市场对政府债务敏感的背景下,AI产业的高资本需求可能面临巨大挑战。

无论时代背景如何,科技投资周期始终在不断重演。从20世纪20年代的无线电热潮,到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再到今天的AI投资热潮,市场的投机情绪始终如一。正如经济学家凯恩斯所说,科技行业的周期繁荣与萧条,往往如同历史的回声不断上演。

因此,在互联网泡沫25周年之际,投资者或许应该谨慎思考:当前的AI投资热潮,究竟是科技革命的起点,还是又一次泡沫破裂的前兆?

请发表您的评论
Powered By sibiex.com